与海参有关的趣事
这几年,海参这种名贵海产动物,越来越兴盛了,出现了专门做海参的酒店。据说,海参是因为补益作用类似人参而得名的,是海味“八珍”之一,与燕窝、鲍鱼、鱼翅齐名,在大雅之堂上往往扮演着“压台轴”的角色。
当然了,吃海参的都不是普通人。
说起来,我******次吃海参是在七十年代中期,是不是也算不普通的人了呢?
那是我上高一的时候,邻居家的儿子结婚,找了我和两个同院的半大小子接媳妇。用什么接啊?自行车。那个年代,都是用自行车接。
我们几个可是头一次接受这么重大而光荣的任务,自然很是激动。头一天,就把自行车擦了一遍,擦得亮亮的,打足了气。******天早早起来,穿上干净衣服,再检查一遍自行车,没问题。去了邻居家,时辰到了,骑上自行车,带着新郎去接媳妇了。新媳妇家就在县城,不远。不一会儿就到了。接上新媳妇,并不回婆家,去了火车站,送小俩口“旅行结婚”。
那个年代,已经有了“旅行结婚”这一说。我们那里离青岛很近,所谓“旅行结婚”,大都是去青岛转上一圈,买点东西。并不在青岛住下,上午去,下午回。
这旅行结婚,也是有名无实。
新郎、新娘去“旅行结婚”了,家里就忙着请亲朋好友喝喜酒。喜宴都是在家里办,请个厨师做做菜。家里地方小,一次也就是招待两三桌客人。
我们是请去接媳妇的,虽然还是半大小子,也成了“座上宾”,上桌了。
那是我平生******次喝喜酒。
邻居老家是烟台一带人,靠海。喜宴还没开席,我们就听说有一道菜是海参汤。
海参这东西,那时别说吃了,见都没见过,不知道什么模样。只是听人们说,海参是海里***名贵的东西,非常有营养,大补。
终于可以吃到海参了!心里那份高兴简直没法说。
上菜了,开始喝酒了。那个年代,见到鱼肉真象猫见了腥一样,******是狼吞虎咽。不过,我一直留着肚子,喝海参汤。
我们那里宴席的习俗是,汤菜是***后一道菜。好不容易等到上了那碗海参汤,全桌的人抓起汤匙就伸到碗里,舀了就喝,没有******谦让。不几下,汤碗里就只剩下碗底了。
这才有人开口问:谁吃到海参了?是啊,谁吃到海参了?结果大家都说没吃到,喝的不就是鸡蛋汤吗?!正好邻居家大姨进来,我们问:这海参汤哪有海参啊?大姨说:都喝到你们肚子里了,还问哪有海参!指了指碗底又说:那黑的就是!我们仔细一看,碗底里果然有一星半点发黑的东西,不说,还以为是落上了灰了呢,原来这就是海参!也难怪,这么有营养的东西,一点点也就够了。
到了八十年代,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了,有些人家有大喜事,也会弄个海参汤什么的。我的一个同学结婚,去买了海参,不是那种刺参,是茄参,也叫海茄子,便宜。海参需要用水发,发海参是个技术活,一般人家不会发,用笨办法,放到保暖水瓶里,一晚上就发好了。我那同学就用了这个笨办法,把那只茄参放进了暖水瓶里。******天要用了,拿不出来了。发好了的茄参,比人胳膊还粗。没有办法,只好把暖水瓶打碎了。
我们家也出了一件发海参的趣事。那是九十年代初,全家人回县城过春节。家里买了一小盒海参,母亲把几个海参放进了暖水瓶,发一发。
知道父母回来了,父亲的几个同事过来看望。母亲忙着下茶倒水,父亲的几个同事端起茶杯喝了一口,就都不喝了。说了一会儿话,父亲端起茶杯喝了一口,接着吐了出来,向母亲说:这水不对劲!怎么咸不拉的!父亲几个同事大笑:我们喝了一口,没法喝,又不好意思吐出来!
母亲一下子反应过来了,说:坏了,坏了,把那壶水倒茶壶了!
原来,母亲把放进了海参的那暖水瓶的水,倒进了茶壶。你想想,又咸又腥,该是什么味道?